来源:基础工程网 4月9日
,在长江入海口的南通海门
,由铁建重工
、中铁十四局和铁四院共同打造的我国自主研制最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始发掘进
,标志着目前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正式开启穿越江之旅
。 
“江海号”始发现场 据了解
,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盾构施工要超长距离独头掘进9.3公里
,穿越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土
、粉细砂复合地层等复杂地质带
。隧道最大埋深约75米
,最高水压达0.75兆帕
,具有超长距离
、超大直径
、超高水压
、超大埋深
、复杂工况等特点
,对刀盘刀具
、泥浆环流部件耐磨性及可靠性要求高。在穿越长江及两岸大堤时
,盾构施工沉降要求控制严
,施工难度大
,且江中地质勘探覆盖的区域有限
,不可控的未知区域多
。 针对工程施工风险和难点
,铁建重工联合中铁十四局组建研发团队
,结合多年来在水下和大直径盾构隧道领域设备制造和施工经验
,量身定制“穿江利器”——“江海号”盾构机
,最大开挖直径16.64米
,总长145米
、重约5000吨
、装机总功率11300千瓦
。 
“江海号”在施工现场吊装刀盘 研发团队针对刀盘刀具
、主驱动
、推进
、同步注浆等九大系统进行创新攻关
,配置具有常压换刀功能的软土刀盘和合金大
、硬度高
、覆盖广
、耐磨强的切削刀具
,配置可伸缩主驱动
,并搭载超前地质探测预报
、刀盘磨损检测
、刀具状态监测
、主驱动状态监测
、壁后注浆探测系统等智能化装备系统
,最大限度实现盾构机各部件的“可测
、可视
、可修
、可换”
,确保安全
、高效
、智能掘进
。同时应用自主研发的第四代同步注双液浆技术
,实现了盾构隧道沉降的毫米级精度控制
。 业界通常把14米及以上直径盾构机称为超大直径盾构机
。“江海号”是继直径16.07米“京华号”成功应用后
,我国企业自主研制的又一超大直径盾构机
。“江海号”的始发掘进
,标志着我国在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研制和应用领域实现新跨越
,已形成超大直径盾构机全产业链产业化发展能力
。 
2024年10月31日
,我国自主研制最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在铁建重工下线 据悉
,海太长江隧道是《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和《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规划》重点推动建设项目
。工程建设对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
,优化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
,推动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