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秀 《人民日报》(2024年12月31日 第 09 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全面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
,深刻分析国内国际经济形势
,系统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视野宏阔
、思想深邃
、内涵丰富
,为我们分析研判经济形势
、做好今后经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
,抓好贯彻落实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 今年经济发展成绩令人鼓舞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
、沉着应变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稳中有进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绩
。 主要预期目标顺利完成
。预计我国经济增长5%左右
,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
,我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就业
、物价保持稳定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外汇储备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
。 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
。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
、量子技术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
。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
,我国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000万辆的国家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部署
,明确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
,前11个月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6%
。外国人来华经商旅游明显增多
。外贸出口展现韧性
,我国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比重稳中有升
。 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
。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
,10月份以来
,成交数量
、价格均出现积极信号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正在得到有效缓解和管控
。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
。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中国粮食安全底气更足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 实践再次证明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
,这是全党上下形成的最大共识
。2024年二
、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
,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
,经济明显回升
。在关键时刻
、重要节点
,党中央及时准确研判形势
、作出决策部署
,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
、行稳致远
。 这些成绩的取得
,最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
,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
,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
、开拓进取
、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
。 认识形势要坚持“两点论”
,讲求辩证法。当前
,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一些困难挑战
,主要是
: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
,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
,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从国际看
,地缘政治冲突加剧
,全球保护主义上升
,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
。我们更要看到
,我国经济发展基础稳
、优势多
、韧性强
、潜能大
,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要通过改革发力
、政策给力
,把发展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2025年
,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保持就业
、物价总体稳定
,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为此
,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更好应对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
、不确定因素
,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统筹安排收入
、债券等各类财政资金
,用好税收
、赤字
、转移支付等多种财政政策工具
,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
、更加给力
。要提高财政赤字率
、增加赤字规模
,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加大财政支出强度
,确保对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拉动
。同时
,政策着力点要更加精准
,更加重视惠民生
、促消费
、增后劲
。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加强重点领域保障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用好转移支付政策和资金
,加强动态监测
、分级预警
,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
,在补短板
、强弱项
、防风险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进一步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使社会融资规模
、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
、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要适时降准
、降息
,用好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
,保持流动性充裕
,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保持货币信贷较快增长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
、融资贵问题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
,创新金融工具
,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 打出有力有效的政策“组合拳”。要坚持稳中求进
、以进促稳
,守正创新
、先立后破,系统集成
、协同配合
。要以战略思维和全局视野统筹谋划经济工作
,防止政策相互掣肘
。要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等都要加强协调配合
,确保同向发力
、形成合力
。要统筹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
,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
,促进政策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衔接协同
,消除“中梗阻”
,提高政策整体效能
。 明年要抓好九项重点任务 大力提振消费
、提高投资效益
。消费
、投资
、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相比
,我国内需不足
,消费率较低
,这些是差距也是潜力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策发力的重要方向
。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
,提升消费能力
、意愿和层级
。要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
,有效扩大消费和投资
。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扩大服务消费
,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积极发展首发经济
、冰雪经济
、银发经济
。要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培育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
。要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
,大力支持发展更多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
。一段时间以来
,部分行业“内卷式”竞争问题加剧
,产品价格下跌
,导致企业经营困难
,行业陷入困境
。要更多运用改革办法和经济手段
,加强环保
、能耗
、技术等高标准引领
,加大行业兼并重组力度
,鼓励“向上竞争”
、遏制“逐底竞争”
。 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要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
,推动出台更多有利于稳增长
、调结构
、惠民生的改革举措
。要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要规范算法
、加强监管
,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
,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
,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
、适应性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要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改革
、促发展
,着力稳外贸
、稳外资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
,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
。积极发展服务贸易
、绿色贸易
、数字贸易
。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
。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
,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落实好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部署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 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重点是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
,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
,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
。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
,建设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好房子”
。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央地协同合力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要严守耕地红线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要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
,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因地制宜推动兴业
、强县
、富民一体发展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要稳妥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发展现代化都市圈
,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 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
。要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重大战略
、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增强区域发展活力
,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
。经济大省在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强化对经济大省的土地
、能源
、环境
、数据等要素保障
,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
,提升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同时
,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
、各展所长
,更好发挥比较优势
。 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我国风电
、光伏装机合计超过12亿千瓦
,提前6年完成对国际社会的承诺目标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重大贡献
。要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
,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
。我国“沙戈荒”面积广阔
、太阳能风能资源富集
,要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
。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
,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碳标识认证制度
。持续深入推进蓝天
、碧水
、净土保卫战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经济形势越是复杂严峻
,越要重视保障改善民生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
。要实施重点领域
、重点行业
、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
,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落实好产业帮扶
、就业帮扶等政策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制定促进生育政策
。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
,扩大普惠养老服务
。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正视困难
、坚定信心
、奋发有为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作者为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
、中央农办主任)
|